海上漂浮式光伏作为新兴的光伏发电方式,具备一定的市场优势,但也存在技术及运营方面的挑战。
不占用土地资源
与传统陆上光伏相比,海上漂浮式光伏不占用陆地土地资源,特别适合土地资源紧张的岛国及沿海城市,如新加坡在柔佛海峡建设800兆瓦项目,可有效利用海洋空间,避免了与陆地其他用途的土地竞争。
发电效率较高
海上开阔水域无遮挡,光照条件好,且水面反射光可显著提升发电量,单位面积发电量较陆上光伏可提升15%-20%。
环境效益显著
漂浮式光伏通过覆盖水面,可以减少水分蒸发,抑制藻类生长,改善水质,对水产养殖等有积极影响,具有一定的生态效益。
市场增长潜力大
欧洲光伏产业协会预测,到2030年海上浮动太阳能市场规模将飙升至4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62%,随着技术的成熟和成本的降低,市场前景广阔。
政策支持力度大
全球已有32个国家将浮动光伏纳入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规划,日本修订《海域利用法》简化10兆瓦以下项目审批流程,欧盟通过“浮式光伏创新联盟”计划三年内投入4.7亿欧元研发资金,为海上漂浮式光伏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技术难度高
海上环境复杂,高盐雾腐蚀、波浪载荷、高湿度等对浮体了很高要求,需要在材料、结构、系统与防护设计方面深入优化,技术研发成本较高。
建设和运维成本高
海上漂浮式光伏项目的结构平衡系统成本是陆上固定式光伏的3倍多,且运输、安装和维护都需要专业的设备和技术人员,成本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大规模推广。
风险因素较多
海上漂浮式光伏面临着自然灾害风险,如台风、海啸等,可能对光伏电站造成严重破坏,同时还存在标准化缺失、投资回收周期较长等问题,增加了项目的投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