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粮液的光伏储能棋局
来源:预见能源公众号 | 作者:三秦光伏网 | 发布时间 :2025-11-10 | 2 次浏览: | 分享到:

一家酒企巨头,正将触角伸向光伏和储能,背后是传统产业在能源革命下的生存抉择。

10月31日,宜宾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发布的一则招标公告,引起了市场的关注。根据公告,四川中新绿色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拟投资1600万元建设五粮液产业园区储能电站项目,计划建设10MW/20MWh集中式电化学储能系统。

10月31日,宜宾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发布的一则招标公告,引起了市场的关注。根据公告,四川中新绿色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拟投资1600万元建设五粮液产业园区储能电站项目,计划建设10MW/20MWh集中式电化学储能系统。

从光伏到储能的进阶之路

五粮液的新能源布局早已开始。2023年4月,五粮液集团全资成立了四川五粮液新能源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高达10亿元。成立不久,这家新能源公司便迅速出手。

2023年6月,五粮液新能源投资入股四川和光同程,出资1666万元,持股比例10%。和光同程是宜宾“光伏F4”之一,专注于高效晶硅太阳能电池的制造、生产和销售。

2025年2月,五粮液新能源再进一步,与宜宾另一家“光伏F4”英发德耀科技有限公司以及隆基乐业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宜宾市高新投资集团成立宜宾英发德睿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高达10亿元,其中五粮液新能源持股20.01%。

从入股光伏制造企业,到建设分布式光伏项目,再到落地集中式储能电站,五粮液在新能源的版图日益清晰。这一布局呈现出明显的梯度演进特征,从初期的财务投资逐步过渡到中期的自身应用,最终迈向市场化运营。

降本增效与产业转型的双重驱动

五粮液跨界新能源的背后,有着现实的商业考量。一方面,新能源可以显著降低五粮液的生产成本。在白酒酿造过程中,蒸粮、蒸馏和发酵环节是典型的高耗能环节。

通过安装光伏电站自发自用,以及利用储能在电价低的谷时充电、在电价高的峰时放电,可以显著削减电费支出。数据显示,五粮液集团年用电量超过3亿度,若储能系统年节电率达10%-15%,每年可节省电费数千万元。

另一方面,当前白酒行业正面临挑战。五粮液2025年前三季度财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09.45亿元,同比下降10.26%;归母净利润为215.11亿元,同比下降13.72%。在白酒行业深度调整的背景下,通过投资新能源有助于五粮液探索新的利润增长点。

这一布局也离不开其所在地宜宾市的产业转型大背景。作为“中国白酒之都”,宜宾近年来正在全力打造“动力电池之都”的新名片。在“链主”企业招引关键配套项目的思路下,作为宜宾市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控股的企业,五粮液集团顺势投身新能源大潮,并不难理解。

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发展路径

面对新能源领域的激烈竞争,五粮液正通过三类路径构建竞争力。横向拓展新能源业务范围,从光伏到储能,再到酒糟制氢,五粮液的新能源布局覆盖了多个细分领域。纵向深化产业链整合,从光伏制造到电站建设,再到储能运营,五粮液正试图在新能源领域构建一体化竞争力。

然而,跨界并非一帆风顺。五粮液的新能源业务要真正成长为核心利润板块,面临诸多挑战。首先,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11月5日,国内储能相关企业现存量达32.08万家;注册量方面截至目前,今年已注册8.49万家,前十月注册量达8.43万家,同比增长16.53%。

行业分析认为,到2030年中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或将达到220GW,行业总产值将超过3万亿元。对于五粮液而言,这意味着巨大的市场机会。未来,五粮液的新能源业务有望从“成本优化工具”升级为“核心利润板块”,但这需要长期的战略耐心和持续的资源投入。

五粮液产业园区内,传统的酿酒工艺与新兴的储能电站即将共存。这片土地上,发酵的酒香与光储的电流交织出一幅传统产业转型的图景。

随着2025年12月1日储能项目招标的启动,五粮液的新能源战略正加速落地。未来,越来越多的传统制造企业可能会走上五粮液的道路,在绿色能源革命中寻找新的生存空间。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三秦光伏网"的作品,均为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三秦光伏网”!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三秦光伏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和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三秦光伏网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有效性、及时性和完整性、用户在使用时应自行承担风险

如用户发现网站上有侵犯其知识产权的作品,请及时与【三秦光伏网】联系,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联系方式:

-电话:[18992227559]

-邮箱:[md@sxdb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