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形式下光伏电站管理提升的建议
来源:东方网 | 作者:三秦光伏网 | 发布时间 :2025-10-30 | 23 次浏览: | 分享到:

一、引言

光伏电站全寿命周期在25年以上,运营维护管理水平直接决定了项目的盈亏。随着光伏电站迅速发展,许多光伏电站在运营阶段的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因此,如何系统性地提升光伏电站的管理效能,实现“降本、增效、保安全”,已成为行业亟待解决的核心课题。现立足于当前产业发展新形势,深入剖析管理痛点,旨在为光伏电站的管理提升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引。

二、光伏电站管理现状

目前光伏电站管理均处于模式化,为控制人工成本,许多电站普遍采用“少人化”甚至“无人化”的值守模式,在现有管理模式下,我们还有管理提升空间,下面是具体案例。

(一)山地光伏前期建设未考虑后期运维

许多山地光伏电站在前期规划与建设阶段,存在设计与实际运维需求脱节的问题,尤其突出地表现为未规划或建设完善的检修道路。这主要源于前期投资控制压力下,为减少土地开挖、降低初始工程成本,导致后期运维遇到较大阻力。

1.运维可达性极差:运维人员与设备无法安全、便捷地抵达位于陡坡、沟壑等复杂地形区的方阵进行日常巡检、故障排查及维修作业,尤其在雨雪天气后,道路泥泞湿滑,通行风险高。

2.运维效率低下,成本激增:故障发生后,人员需徒步长途跋涉,大型部件或工具依赖人力搬运,极大地延长了故障响应和修复时间,导致发电量损失扩大。同时,人工搬运成本高昂,且存在人身安全风险。

(二)人员配备较少,技术水平不足

特别是分布广泛、环境复杂的山地电站,其稳定高效运行高度依赖于一支人员充足、技术过硬的运维团队。然而,当前许多电站在人员配置与能力建设方面存在明显短板,已成为制约管理水平提升的关键瓶颈。

1.为控制人工成本,一个容量上百兆瓦的电站,常仅配置寥寥数名运维人员。他们需要负责全场区设备的日常巡检、定期维护、故障处理、数据监控、安全管理等庞杂工作,精力分散,疲于奔命,难以做到对设备的精细化管理。

2.团队中缺乏技术梯队,往往以初级工为主,精通电力电子、数据分析、设备管理的技术骨干数量不足,导致面对复杂故障或系统性性能下降时,诊断能力不足,只能依赖外部供应商,响应慢且成本高。

3.电站产生的海量运行数据价值未被有效挖掘。运维人员大多只能进行简单的数据查看和告警确认,缺乏利用数据进行分析、对标、预测性判断的能力,无法从源头发现并消除导致发电量损失的隐性因素。

三、光伏电站管理提升对策与建议

(一)智能化运维,提高工作效率

面对前期建设遗留的“运维可达性差”和“少人化/无人化”值守模式带来的现实困难,可通过大力推进智能化运维,将先进信息技术与运维业务深度融合,实现对人手不足、地形复杂等瓶颈的根本性突破,全面提升工作效率、安全性与经济效益。

1.通过将无人机的应用从单一的“巡检”拓展至“特种作业”,并与智能化平台深度融合,可实现对山地电站运维模式的深度提升。通过无人机运输逆变器、光伏组件,无人机还可参与组件更换作业,大大显著提升缺陷发现与处理的及时性、降低人工劳动强度与安全风险、压缩故障停机时间,最终在人员配置紧张的条件下,实现运维效率与发电效益的同步提升。

2.建立无人机和数据分析一体的大数据分析平台,整合无人机、SCADA、环境监测等多元数据,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发电性能对标、损失量化分析、故障预测预警,为运维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由被动响应提升为主动干预。

(二)成立专业技术小组,提高管理效能

当前同一公司各光伏电站工作相对封闭,彼此间缺乏有效交流,导致技术经验、运维思路、问题解决方案等方面形成信息壁垒。各运维人员难以接触到不同项目的先进做法和创新思路,容易陷入固步自封的困境,不利于光伏储能运维水平的整体进步。另外光伏电站采用“少人化”甚至“无人化”的值守模式后,运维人员少、技术水平不足、工作量大是我们面对较难克服的困难,面对此状况,我们可以整合光伏电站资源,成立专业技术小组,负责各光伏电站故障处理、缺陷处理、疑难杂症等工作,通过培养专、精人才提高管理效能。下面具体说明一下成立专业技术小组的优势。

1.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缓解一线压力。留守电站的运维人员可依托无人机、智能巡检系统等工具完成日常监控、数据初步分析与问题上报。专业技术小组作为机动力量,针对跨站区、复杂性高的技术问题提供精准支援。此举既减轻了一线员工的技能负担与工作压力,又确保了重大问题的处理质量与效率。

2.促进技术融合共享,打破信息壁垒。技术小组作为光伏电站缺陷处理的技术核心,可系统性地总结、提炼、推广各电站的优秀运维经验与典型故障案例,编制标准化作业指导书。通过定期组织技术培训、专题研讨和交叉检查,加速知识、技能在公司内部的流动与普及,有效缩小各电站间的技术差距,逐步降低对设备厂商的技术依赖。

3.聚焦复杂问题攻坚,提升应急能力。针对频发的“零电流”“低效组串”等共性顽疾,以及突发性重大故障,技术小组可进行专题技术攻关,深入分析根本原因,制定并优化长效解决方案。在紧急情况下,小组能快速响应,提供权威的技术决策和现场支援,大幅缩短故障停机时间,保障发电效益。

4.培育专家人才梯队,积蓄发展动能。为有潜力的技术骨干提供专注从事技术研究的平台和清晰的职业发展通道。通过持续参与各类复杂技术场景的实践,加速培养一批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专家人才,为公司的规模扩张与可持续发展储备核心人力资本。

四、结论与展望

光伏电站的管理升级已是从量变到质变的必然要求。本文研究认为,提升管理水平的根本路径在于彻底转变传统观念。具体而言,需要通过建设智能运维平台实现运维智能化,并通过技术与管理流程的结合实现安全管理体系化。通过整合技术力量资源,达到专、精人员培养,为当前效益提升和后期光伏电站建设与发展储备力量。光伏电站的管理将向更加智慧、高效、安全的方向演进。电站管理者应立足全生命周期效益,持续推动管理创新,充分释放资产价值,为新能源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三秦光伏网"的作品,均为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三秦光伏网”!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三秦光伏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和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三秦光伏网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有效性、及时性和完整性、用户在使用时应自行承担风险

如用户发现网站上有侵犯其知识产权的作品,请及时与【三秦光伏网】联系,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联系方式:

-电话:[18992227559]

-邮箱:[md@sxdbd.com]